免責聲明:本站所有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

比特幣生態機會在哪?

責任編輯:第一剑 來源:从零开始学投资 時間:2024-02-08
目錄内容

一、問題:利益分化、割韭菜、共識崩潰

圖片利益分化

你有ORDI,我沒有,怎麼辦?找個新的。於是從BRC20開始,這些人炒這個,那些人炒那個,大多是一錘子買賣 ——也只能一錘子買賣。

BRC20我從來沒有超過5個幣,但市面上有的一共有上萬個,而很多小散戶也不懂銘文的價值等,聽人一說,馬上跟風,賺錢就像喝水般簡單。

很多新手把"打銘文"當成發財的捷徑,好像打了就能賺錢,其實根本沒這回事。

然後從BRC20開始,無數的新協議出來,都叫比特幣生態,每一個協議都有一群新莊、新玩家、新故事,有些項目動作還很快,今天一個概念、明天一個理論,甚至有的左手一個幣,右手一個幣,故事和概念換著來。

但是,協議這麼多,我自始至終只有過BRC20和ARC20,而且主要只有龍頭,甚至如果要我說,如果只能拿一個,我就拿ORDI好了。

圖片割韭菜

除了這些新協議,還有很多新項目,銘文從11月重新火起來,到現在也就二三個月,但突然就很多項目出來了:

做了幾年死掉的什麼協議和網絡、項目換個比特幣生態的皮,馬上就風光無限了;

一些項目在公平發射的銘文上搞起了IDO,一輪接一輪的新項目,而且看起來奇怪的都能漲,最後目的嘛當然也只會有一個——但偏偏有大佬還覺得這TM才是價值,真是鬼才。

一堆的L2也都開發好了,有些甚至說自己在"銘文版塊做了長達8年的努力開發"。

還有項目上來就表示剛剛接受了幾億美元的融資,要做龍頭。

都是好項目,但我不一定能高攀得起。

圖片共識崩潰

更有甚者,每條鏈上都在搞銘文。很納悶,比特幣鏈上銘文算是創新,而且解決了比特幣鏈上無法發行資產的問題,其他鏈是怎麼回事?

其他鏈上的各種銘文有存在的必要性嗎?當然有了。畢竟“你不是要炒銘文嗎?我給你啊”。

有流量、有資源 、有莊,甚至還可以搞點代幣的預售分配機制,不需要公平分發,於是還能搞定一些交易所和錢包等等,有聲有色。

難點就是:現在莊比散戶還多。

我關注的ATOM生態本身也出了一些問題,共識被割裂得很厲害,也反應在幣價上了。

先是出來個電子,科學家賣飛了ATOM,這次他們決定自己做莊,拿很多不賣,就等起飛。

結果當然是:誰買誰死,原地歸零了。

我舉過一個例子形容這種事:一堆胖子趴在轎子上等人來抬,結果散戶本身瘦不拉幾沒有幾兩肉,根本抬不動,只能原地一起完蛋。

電子之後,又來了質子、中子各種子,出來一個歸零一個,同質化很嚴重。

後來有一個誇克,地址數1萬多,參與人數也挺多,更有大莊和資本進場,本來可能有點機會了。

不過現在大家又在打新的智子了。智子的設計其實是不錯的,但是時機不對,如果是在atom之後第二個出來,那其實對生態來說相當好,左腳踩右腳,與ATOM一起起飛。

但現在這個點,有點尷尬,市場總計就這麼點錢,玩家來來回回就這麼些人,不打吧,怕踏空,打吧,歸零了很多個了。

站在協議層面去看呢,則是人們之後炒哪個好呢?

後面還有含聰量更高的3BODY,行不行不知道,但等智子打完,可能會有一堆人又去瞄准那個了。

而且含聰量越高,越有利於科學家,反正大不了沒人買我就還原成比特幣嘛——但籌碼分布就又容易變成上面說的胖子坐轎。

所以,ATOM協議的難點就在於,必須有某一個幣坐穩龍二,讓後面的幣絕望。

那有沒有可能一堆的龍二、龍三都很好呢?有這個可能,但前提最好是ATOM堅挺一點。就像一個NFT,發第二代越早,越是短期有利,長期崩盤。

對於散戶來講,銘文不知道怎麼玩,不如挑幾個賽道,只買龍頭可能賠率還要高得多。

一個幣的分發方式之類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籌碼分布要盡可能科學:

全是散戶,死路一條。 全是莊家,死路一條。 全是科學家,死路一條。

較好的代幣分布是有能量的人拿大頭、能量小的散戶拿小頭,這樣生命力會強很多。

什麼是有能量的人?大莊、有資源的、有影響力、有組織能力/宣傳能力的都是。

沒有能量的拿了很多幣,項目就死了。

二、比特幣生態的真正價值在哪?

其實是比特幣鏈上的第一次資產發行,但這個發一開始限於比特幣鏈的特性,無論是BRC20的銘文,還是ARC20的一幣一聰,都其實發行的是一個MEME。

這個MEME的價值是在比特幣上漲到10W的時候,提供給許多人一個公平進場的機會,大餅BTC,小餅ORDI,很好的重新洗牌的機會。

如果大餅10萬,小餅漲到1–5%,那1個就是1000–5000U,這個目標挺大,這也就給了幣一個充分

換手、洗牌和想象空間,這會吸引更多人關注比特幣鏈,也給了比特幣鏈最大的難題一個新解法 - - 即,如果比特幣的交易量越來越小,礦工的手續費越來越低,網絡安全受影響。 ORDI是第一個,那其他的幣呢?我部署一個CZHY,我說這代表cz和一姐,然後我自己控盤拉盤,有意義嗎?沒有半點,這個意義是我講的,不天然,而且這個名字和能不能漲沒有什麼關系,共識形不成。 但是,其實遍地都是CZHY這樣的幣 - - 也遍地都是這樣的協議和L2。 鐮刀多了以後,就會導致韭菜不夠用了。因為沖ORDI的人,早晚會解套;沖ATOM的人大概率也套不住,但是沖一堆搞不清什麼鬼的,最後肯定是套得很牢 - - 但偏偏對比起來,ORDI和ATOM這樣的幣,沒有CX,沒有地推,沒有項目方,沒有融資新聞,沒有光鮮的敘事,散戶更容易被其他幣帶跑了,割光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 所以,我現在一方面期待ATOM協議這種沒有CX、沒有套路的極客型協議能出來更多令人興奮的東西,比如AVM等,一方面也在思考,其實不可能遏止共識分裂的情況,或者說在共識分裂之前,需要先有一個龍二跑出來才行。 誇克還是智子?其實哪一個跑出來不重要,重要的是早點跑出來一個--當然,2個都跑出來也行,只是現階段資金不一定夠了。

三、還有機會嗎?

其實,現在人們會期望大盤上漲帶動銘文--這確實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我比較確信一點,當BTC上漲時,ORDI也一定會上漲,並保持更高漲幅,這其實是加了杠杆的BTC。 但這個其實不叫機會,機會是更多新的人、錢進來,整個生態被更廣泛的認可,包括幣安和OKX的上幣--不過這裏其實也可以思考一個點,交易所為什麼要上? 對於OKX來說,上幣主要還是品牌與交易量,那無非就是哪個社區火就支持哪個;對幣安來講,你OKX搞銘文賺大發了,我來給你接盤?我能不能扶持一些團隊自己搞一堆東西讓用戶炒,反正只要能拉盤不就行 ? 當然,這裏我不會提到任何具體項目,畢竟這個圈子總是由不同的角色組成,有鐮刀、有韭菜,永遠不會改變。 寫到這裏也不禁感慨,行業發展到今天,很多東西都模板化了: 土狗團隊發土狗、營銷、故事一條龍,馬斯克寫一個名字,30分鍾就有狗出來了。 BTC L2,從11月份銘文開始上漲到現在才2個月,幾十個L2任你充值。 比特幣生態協議,從BRC20到今天,各種可以炒的標的可能有幾萬個了,每個標的都有一些若隱若現的敘事。 吹盡狂沙始到金。 我有一些簡單的邏輯來看待比特幣生態的發展:

一是我拿穩龍頭。ORDI、atom是我選的,其他很多協議要玩,不如也玩龍頭。ORDI不用說,ATOM嘛,目前支持的錢包、交易量、持幣地址等,"遙遙領先",技術上AVM不會比各種L2差,比特幣原生,一幣一聰都挺好的。至於現在下面的協議,無非就是誇克和智子都搞一點--不知道哪個能跑出來了,雖然我個人有一個不一定准的判斷。

二是慎跟莊家。莊家就是講各種故事,你要麼和莊一夥,要麼就謹慎點。我覺得這行業這麼多人,一定程度上,無論是莊、新項目還是新故事,最終都會賦能到這些頭部協議和生態上。

三是多看本質。講故事誰都會,不過拉長時間線去看就更清晰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