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探讨幼年性辣木微体繁殖之方法,辣木是一种多用途、高潜力及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本研究之目的是建立辣木微体繁殖系统,也希望探讨出更多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元素。
培殖体取自印度改良种辣木的 F1种子以无菌播种的方式在 MS 培养基中培养,每隔二周继代培养一次,此法虽可形成芽体,成活率也高,但无法形成丛生芽,且会形成巨大的愈合组织。为了形成丛生芽,本实验以 9 种基本培养基(1/2MS 、MS、MSm、MSsh、3/2MS、3/2MSm、WPM、WPMm、WPMsh)搭配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BA 或 Kin 各 0、0.1、0.3、0.5、0.7、0.9 mgl-1)及生长素(NAA 或 IAA 0.02、0.04 mgl-1)来尝试,之后发现生长素会造成培植体叶片上的变异,而丛生芽的产生则以 3/2MS 培养基搭配 0.3 mgl-1BA 的效果为最佳,每一培植体可产生 5.56 个芽体且长度也有 57 mm,继代培养时间也增加到 25 天。
而发根则是以改良式试管内发根 IBA1000 mgl-1 的效率为最佳(发根率 100 % 、根数 6.5 条、驯化存活率 71 %)。倘若再搭配通气处理可得到最高效率(发根率 83 %、根数 9.1 条、叶面积 71 mm²、驯化存活率 91 %),成功的驯化产生组培苗,建立出一套高效率、高质量的辣木微体繁殖系统。(大叶大学分子生物科技学系硕士 蔡朋颖)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辣木好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你可能也喜欢
- ♥ 辣木为什么是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有什么样的要求?07/04
- ♥ 辣木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回顾|英文资料03/25
- ♥ 辣木科的化学保护性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多样性|英文资料02/25
- ♥ 辣木黑茶主要药效学研究02/16
- ♥ 世界粮农组织 FAO 对辣木的介绍,最有价值的物种02/01
- ♥ 辣木标本—90 年前的四个台湾辣木标本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