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辣木研究所2017 年就从辣木中提取制备出天然叶酸,这是继国内市场上天然维生素 E 和天然维生素 C 之后的第三大天然维生素产品,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辣木天然叶酸产品,弥补了世界天然叶酸的空白。
曾经风靡一时的辣木如今在云南发展情况如何?种植面积、产品研发、产业链延伸发展到何种阶段?带着这一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辣木加工专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云南辣木研究所所长田洋。
图片来源: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辣木种植不能“一哄而上”
与我国天麻、人参等闻名全球的药物相比,具有多种功能的辣木正式走进人们视野似乎来得晚了一些。
田洋介绍,云南正式种植开发辣木是从 2012 年开始,特别在 2013 年至 2015 年 3 年时间里,因辣木功效好、价格贵,出现企业、民间广种辣木的态势。不仅如此,云南及全国多地在此段时间还掀起了一股广种、收购、加工辣木等产业开发热潮。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曾经名噪一时的辣木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沉寂了下来。田洋表示,“此前一哄而上”的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终于回归到理性发展。
本报记者日前在昆明召开的中国辣木产业联盟暨第三届活动会期间采访的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年的辣木种植“高温”也“退烧”,在临沧、曲靖、文山等地种植上千亩辣木的企业、种植大户退出了“辣木舞台”。
用田洋的话说,“盲目跟风”和“一哄而上”的发展态势不是辣木产业的规划发展宗旨,“辣木现象”“退烧”不是表明辣木这株植物没有开发价值,而是应根据科研等进行理性选择。
辣木,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起源于印度。据印度《阿育吠陀》记载已有 4000 余年的种植应用历史,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功效,被誉为“生命之树”和“奇迹之树”。
田洋表示,辣木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 30 多个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认可可以开发的食药同源植物。
近年来辣木产业发展有所“降温”,这给从业人士也提了一个醒:“辣木产业的开发,一定要稳妥审慎,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科研实践证明实效
让田洋欣慰的是,他通过研究所团队对小白鼠进行了近 3 年的研究实践表明,辣木具有显著减肥和降低血脂的功效。(转载自云南经济日报 记者张珂)
你可能也喜欢
- ♥ 美国周白博士率队考察「云南辣木产业」发展11/26
- ♥ 辣木全产业链布局,吃法多到摆成席!01/07
- ♥ 2017 年国家木薯(辣木)产业技术体系任务书签订启动会回顾12/02
- ♥ 盛军:辣木科技创新与产品开发12/14
- ♥ 辣木行业新一轮的洗牌开始了!辣木趋势分析12/11
- ♥ 中国辣木发展趋势——辣木产业迈步精深加工03/21